實務觀點: 目前最新的醫學實證較傾向用SNRIs類抗憂鬱症藥物來治療慢性疼痛,但受到製藥公司的影響或許會讓數據資料出現偏差。

實證醫學EBM Pearl:雨傘型文獻回顧是一種新興的回顧形式: 此回顧能對系統性回顧進行系統性概述,不用綜合分析(亦稱為元數據分析)就能鳥瞰各種主題;但代價則是內容審查較少且存在更多異質性(這也代表內容可能存在更多潛在偏差)。

雨傘型文獻回顧就跟過去的研究人員所認知的那樣是屬於「持續發展的概念」。若你還不確定什麼是雨傘型文獻回顧,其實很正常 – 因為就算是實證醫學社群也是需要花一段很長時間才逐漸理解清楚。而其中有一篇學術論文早在14年前就有對此文獻回顧加以描述成類似我們現今所說的「網路綜合分析」。

  • 綜合分析(元數據分析) – 結合來自多種類似的隨機試驗數據資料來回答特定問題,例如amitriptyline止痛藥在神經病理性學上用來疼痛治療與安慰劑相比會產生什麼結果?
  • 網路綜合分析(網絡統合分析) – 相互進行多種不同的治療選項比較,例如amitriptyline止痛藥、nortriptyline抗憂鬱症藥物或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則通常會用若A比B更好、B比C更好、那麼A就會比C還要好的傳遞性法則。

針對我們現階段在網路綜合分析和雨傘型文獻回顧的了解,雖然雨傘型文獻回顧等於其他系統性文獻回顧的系統性文獻回顧,但這並不一定有針對內容進行綜合分析;這種文獻回顧或許會涵蓋上述的綜合分析、網路綜合分析,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質性文獻回顧。其也有可能會對族群、介入方式或兩種同時進行分類,但還是不確定有數據資料部分的分析。這種文獻分析的好處在於可讓讀者了解目前此領域整體發展的方向和各種系統性文獻回顧的研究結果,但這樣過於單一化的分類方式也可能導致最終結果過於偏頗(差);而這種研究法的效度也勢必受到分析資料的信度影響,雨傘型文獻回顧近期被視為可用來檢視醫療健康照護系統的癥結點(裡面則不僅限於醫療介入,還有觀察研究法和物理運動治療相關診療模式也都會納入考慮)。

英國醫學期刊(BMJ)在一月的時候針對抗憂鬱症藥物對慢性疼痛的介入效果發表了一篇有關雨傘型文獻回顧的文章。在那篇文獻的前言裡,我們很清楚知道慢性疼痛和憂鬱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作者在文章裡也指出抗憂鬱症藥物比起憂鬱症更常被用在慢性疼痛患者身上;此篇文章的作者按PRIOR指南規範進行了系統性搜尋並鎖定研究品質較高的文獻/綜合分析和網路綜合分析並有系統的檢視內容,透過這樣的檢視過程能避免包含研究設計上的盲點。此篇文獻從156個研究總共超過25,000位有慢性疼痛的受試者彙整出各種用抗憂鬱症藥物(tricyclics、SSRIs、SNRIs、甚至是NDRI - 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劑)的病原學資料。

此篇文獻主要的重點是在: 現有實證支持用抗憂鬱症藥物來治療慢性疼痛的高品質文獻內容非常難找到,對於採用SNRIs類藥品的相關結果則較為正面。這種雨傘型文獻回顧能帶我們看到過去十年內可能忽略對於採用抗憂鬱症藥物來介入慢性疼痛這件事的不同觀點。依據不同讀者的觀點有最高到四分之三的近期相關文獻都跟業界脫離不了關係,對於我們近期獲得的資料也大多都偏向新製成且較昂貴的SNRI藥物而非較舊且不屬於專利藥物的TCAs,看起來還蠻有趣的吧? 而這些較新的數據資料也都共同指出特定的某些藥物效果最好,我們必須留意大多數的研究贊助經費都會流向這些藥物的研究上且要注意的是雖然研究數據的傳播和數量個然重要,但品質並不只受限於這些表面條件。

可至DynaMed平臺的慢性疼痛管理(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主題取得更多資訊。

參考資源: BMJ. 2023 Feb 1;380:e07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