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OVID-19疫情也已過了三年多,而我們在門診治療的選擇卻很少。雖然疫苗能降低嚴重疾病和死亡的發生率,但還是有很多人處在高風險的臨床診療期並存在許多因COVID-19導致的死亡案例。

對患有輕、中度COVID-19高風險病患來說的優先投藥方式為Paxlovid (nirmatrelvir/ritonavir)口服用藥,此藥物是一種用來對抗新冠病毒的組合新藥,但搭配其他藥物就會產生各種交互作用導致使用受限。唯二可以合併使用的選擇是molnupiravir及remdesivir;不過Molnupiravir通常可能會造成抵抗Omicron的效度降低,而remdesivir會需要3天的靜脈注射則讓臨床使用上的難度增加。由於部分受試者出現藥物抗性,所以這些單株抗體治療方法在美國都沒有通過授權。

近期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有一個剛發布的隨機試驗研究提供了另一種不同的選項。在這個實驗內有近兩千位風險較高的COVID-19成年確診者在症狀出現的七天內被轉介到門診照護中心並被隨機分配到共價干擾素拉姆達lambda組或安慰劑組來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給予藥物。高風險因子的定義為50歲或以上(39%)、肥胖(37%)、高血壓(30%),將近3分之2的患者有上述症狀合併出現的狀況。這個實驗是在2021年6月到2022年2月進行的,當時主要是以Delta和早期的Omicron為主。在註冊這項實驗之前,超過80%的受試者有接受過至少一劑的疫苗注射。

主要分析數據是28天內是否有住院或送急診。後續分析發現施打干擾素的病人發生上述狀況的佔2.7%,安慰劑組則佔5.6%(相對風險0.49,95% CI 0.3-0.76)。有趣的是其他數據結果也都有相似趨勢(施打干擾素的病人預後較安慰劑組好);但這些結果在統計上均沒有顯著差異。

在感染症狀出現三天內施打干擾素的病患身上可以看到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所以說盡早介入治療是更好的選擇。這個結果是可以預期的,因為干擾素會阻礙病毒的複製,這也是其命名的原由,因此越早治療可避免SARS-CoV-2病毒增生和增生帶來的負面效果。

目前干擾素lambda還沒獲准使用且也還不清楚歐美或其他地區的監管機關是否要納入計畫,因此干擾素應該還是沒有機會能真的影響COVID-19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