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COVID-19疫情期間,戴口罩一直都算很兩極且高度政治性的議題,尤其是若將兒童和學校各自規定是否戴口罩一併帶進來探討的話,相信會看到更多爭論跟衝突;但我們不妨將實證醫學EBM Focus文章特輯視為嚴謹(也是絕大部分)根據臨床實證的最新狀況來了解目前COVID對兒童造成的已知(與未知)影響,尤其是戴口罩這部分。
與COVID有關的兒童死亡率
讓我們先從幾個有關死亡率的數字開始,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通報COVID相關的美國17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在2021年為529人,而2020年為198人;由於通報數字過低又為了比較差異值,所以有199名兒童死亡被正式歸因於2019 –2020年之間的流感季節並推估該季節實際流感相關死亡人數為434人,假設2020年COVID數據是代表完全未接種的兒童人數,那麼在未接種兒童當中的COVID相關死亡率和流感相關死亡率相似,而這種情形也出現在大部分未接種或雖有接種但在醫療上屬於抵抗力弱的族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在英國有一項針對超過411,000名兒童的研究中,報導了在完整接種兒童的死亡人數為0且只有極少數的住院個案;儘管這些研究並未特別區分是否為COVID變種病毒所致,但根據病毒橫跨的時間軸和彼此間一致的報導來看,都顯示兒童因任何已知COVID變種而導致死亡或重症的風險都相對較低,而對那些完整接種的兒童更是趨近於0,然而在我們得知這些消息前,仍須等待有關Omicron變種病毒對(尤其是未接種者)兒童造成確實數據結果出爐才能判定。
用口罩防疫措施來降低新冠肺炎傳播
在目前現有關於兒童戴口罩防疫效果的最佳實證仍非常有限且說法也眾說紛紜,況且還有基於倫理上的顧慮,因此將來我們也不太可能從隨機試驗中取得高品質的數據;有一份2020年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MMWR)比較了喬治亞州學校的(在有疫苗之前) COVID發病率,該州的學校有的規定要戴口罩,有的則可自行選擇,結果發現在規定要戴口罩的學校中,發病率降低37%,但分組綜合分析卻顯示只有在教職員而非學生都規定要戴口罩的情況下才看得出差異且通風條件似乎也構成一種干擾變數;另一份後續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在混合接種、未接種的一群兒童身上也發現類似但較不明顯的結果,也就是說在規定要戴口罩的學校當中,COVID發病率是比較低;另外一份針對亞利桑那州幼稚園到12年級學校的2021年研究顯示與規定戴口罩的學校對照可自行選擇戴口罩學校的COVID發病率較高,但由於它對疫情暴發的定義方式(在兩個星期中只要有兩件或以上的個案就算),再加上又未能針對社區接種率加以對照,因此這項研究具有重大瑕疵;另有三項研究(一項是不久之前針對佛羅里達、紐約、麻薩諸塞等州的預印本;一項針對威斯康辛州高中生運動員,還有一項則是針對西班牙旅遊泡泡團)則發現在兒童和青少年當中,戴口罩與COVID發病率並無顯著的關聯性。
首先是不造成傷害
針對成年人和兒童有一項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的2021年綜合分析報導了戴口罩所產生精神上的負面影響並在有關恐懼與汙名化、喪失知覺同理心及溝通困難都出現增加趨勢並找到低品質的醫學實證;雖然目前尚未得出客觀的臨床實證,但在一項有關兒童配戴N95口罩的試驗中特別說明只要稍微用力吐氣造成末端二氧化碳(end tidal carbon dioxide)下降就會讓人感到不適;在倫敦有一項小型前導研究則是讓24名兒童比較布口罩和拋棄型口罩的穿戴性能並發現他們唯一的抱怨是在跑步時會覺得臉部發燙;參與這項研究的兒童都一致表示喜歡布口罩。
一組實際案例、無關卻又寫實的案例?
青少年得到憂鬱症疾病的比例似乎正逐漸攀升,位於冰島有一項針對近60,000名13-18歲青少年的研究報導表示與2016、2018與2020這幾年相比,無論是男生或女生,其重度憂鬱症的臨床症狀得分比例都顯著升高;但根據不久之前的生命統計報告(Vital Statistics report),若是牽涉到自殺,那麼在兒童或青少年中的比例都未見上升,因此在缺乏醫學實證支持的情況下,就自認為兒童以及青少年當中,戴口罩與憂鬱症(就如報導或是自殺)比例的上升相互連結的這種觀點顯然並不可行;提出假設的論點則是另一回事 — 因推敲出一種假設是科學驗證方法的基礎,不過究竟甚麼是相對肯定的事和究竟甚麼是未知或假設的事,我們都必須明確區別這兩個部分;在資料有限的情況下,一般人很容易會自行得出結論;所以(尤其是)當這樣做會支持本身的觀點時(也就是確認偏差),我們也務必要盡力維持實證的完整性並更應該避免造成界線模糊。
要逐漸習慣跟不確定性共存
雖然全球疫情日復一日已邁入第三年,我們也仍持續在資訊不完備的情況下做出各種臨床決策;終究目前掌握的最佳臨床實證能很肯定的顯示在未接種兒童的身上,因COVID而導致死亡重症的風險很低,而疫苗更能讓這種情況變得微乎其微;雖然關於兒童戴口罩的數據比較不那麼確定,但似乎也顯示即使有的話,效益也很小且在已接種者的身上,其效益可能會更小;由於戴口罩相關的危害數據還很少,因此目前要作出包括有傷害可能的穩定結論還有困難。
從這次疫情開始,我們經常會說「要以高度謹慎的態度來…」,而這個說法也代表兩個意思;即以謙虛客觀的態度提出建議來進行溝通互動,認同現實有限的實證數據並在沒有更多實證的情况下接納更多專家提供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