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OVID-19疫情也已过了三年多,而我们在门诊治疗的选择却很少。虽然疫苗能降低严重疾病和死亡的发生率,但还是有很多人处在高风险的临床诊疗期并存在许多因COVID-19导致的死亡案例。

对患有轻、中度COVID-19高风险病患来说的优先投药方式为Paxlovid (nirmatrelvir/ritonavir)口服用药,此药物是一种用来对抗新冠病毒的组合新药,但搭配其他药物就会产生各种交互作用导致使用受限。唯二可以合并使用的选择是molnupiravir及remdesivir;不过Molnupiravir通常可能会造成抵抗Omicron的效度降低,而remdesivir会需要3天的静脉注射则让临床使用上的难度增加。由于部分受试者出现药物抗性,所以这些单株抗体治疗方法在美国都没有通过授权。

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有一个刚发布的随机试验研究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选项。在这个实验内有近两千位风险较高的COVID-19成年确诊者在症状出现的七天内被转介到门诊照护中心并被随机分配到共价干扰素拉姆达lambda组或安慰剂组来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药物。高风险因子的定义为50岁或以上(39%)、肥胖(37%)、高血压(30%),将近3分之2的患者有上述症状合并出现的状况。这个实验是在2021年6月到2022年2月进行的,当时主要是以Delta和早期的Omicron为主。在注册这项实验之前,超过80%的受试者有接受过至少一剂的疫苗注射。

主要分析数据是28天内是否有住院或送急诊。后续分析发现施打干扰素的病人发生上述状况的占2.7%,安慰剂组则占5.6%(相对风险0.49,95% CI 0.3-0.76)。有趣的是其他数据结果也都有相似趋势(施打干扰素的病人预后较安慰剂组好);但这些结果在统计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在感染症状出现三天内施打干扰素的病患身上可以看到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所以说尽早介入治疗是更好的选择。这个结果是可以预期的,因为干扰素会阻碍病毒的复制,这也是其命名的原由,因此越早治疗可避免SARS-CoV-2病毒增生和增生带来的负面效果。

目前干扰素lambda还没获准使用且也还不清楚欧美或其他地区的监管机关是否要纳入计划,因此干扰素应该还是没有机会能真的影响COVID-19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