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急性期後的綜合症狀(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俗稱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此症狀是在感染急性COVID-19之後所表現出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的各種臨床症狀,包含倦怠感、失眠、感官感覺失調、記憶與行動能力損傷,而此後遺症發病率也有極大的差別,根據報導最高可達74;目前已有一些有效的治療途徑可供臨床醫生選擇,從幾份報告曾提到的一種可能性是COVID疫苗或許能助於改善長新冠後遺症衍伸的症狀;不久之前在英國的研究人員就決定特別針對這項問題來進行相關研究。

透過一項前瞻性世代研究(cohort study)20204月開始進行COVID-19染疫調查分析(COVID-19 Infection Survey),此項研究涵蓋的調查對象年齡從1869歲,其先前均用拭子或血清篩檢呈現陽性並在篩檢結果為陽性後至少曾接種過一劑COVID-19疫苗;這些參與者需接受中數141天定期追蹤且連續四周要每周進行COVID篩檢再接著改為每月篩檢,接種紀錄是自行通報並以英國疫苗登錄資料確認,研究專案負責團隊在20212月又加入一些關於長新冠後遺症的問題,對此有6,729名參與者(23.7%)曾通報自身出現的各種後遺症。

這項研究基本上是採用個體層級的間斷時間序列分析(interrupted time series analysis),由參與者自行掌控事前與事後對照分析(before-and-after analysis);其結果顯示在接種疫苗前,長新冠後遺症隨著時間推移的症狀並未減少,其是在接種第一、第二劑疫苗後才能看出長新冠後遺症產生的症狀有明顯減少(調整後勝算比[aOR]分別為0.87‌95%‌信賴區間0.81‌-0.930.9195%‌信賴區間,0.84‌-0.98);在幾項後續分析追蹤無論是依照染疫病患的人口結構、疾病嚴重程度、接種疫苗種類,還是其他共變數(covariate)來看這些分析結果都未出現任何差異。

整體來說在研究公衛防治議題上由於期望用間斷時間序列研究來加以限制潛在干擾因子而變得越來越熱門,但真的可行嗎? 我們從上述研究實例中對於長新冠後遺症所產生的症狀可能會自發性消解,碰到缺乏對照組的情況時根本無從分辨看到的各種改善情況,這究竟是純粹出於一段很長時間觀察參與者的結果還是因疫苗效力產生變化? 其資料具有的各方面侷限性還包含可能存在健康志願者的偏差及參與者通報有關長新冠後遺症的診斷且只要是在疫苗無明顯證明有害(lack of demonstrated harms of vaccines)及有可能改善長新冠後遺症的症狀情況下,對於那些過去曾感染過COVID-19並隱約、持續出現各種症狀的患者,那麼臨床醫生其實應持續為患者施打疫苗。

可至DynaMed平臺的新冠肺炎COVID-19(冠狀病毒疾病)主題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