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內華達州的一間四年級教室裡,學生正全神貫注地看著一張1938年胡佛大壩的黑白照片。有件事已經司空見慣到讓人懶得再提,那就是學生們大多認為類似這張照片的第一手資料只是過去那些難以理解、布滿灰塵的老骨董而已。但這些四年級生卻充滿好奇且不時會丟出一些像是:這座水庫何時蓋的? 他們是用什麼工法在水中搭建這些建築?為何要蓋這座水壩?的問題;這些學生透過一種提問技巧(或簡稱QFT)的活動,將基本技巧應用在第一手資料的調查上,而這項技巧大家都會但卻很少人去執行:那就是問問題。

有學生在課後回顧時提到第一手資料很重要,因為我們必須先深入認識過去,然後才能理解它對現在有甚麼影響。另一名學生突然插嘴表示想看看古代人都在做些甚麼,還有他們腦袋裡都在想什麼。就如同這些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第一手資料具有獨特的潛力能讓我們過去的故事與現今產生共鳴。因此針對這些提問能進一步構成我們對歷史的理解及塑造出我們與過去產生關連的方式。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讓所有學生對第一手資料產生好奇,並想更深入的接觸它?

我們可嘗試透過簡單、逐步進行的提問技巧(QFT)方式,讓學生醞釀、推敲並尋求自己的問題。這個過程由正確提問協會(Right Question Institute) (網址: rightquestion.org)研發,主要是用一則簡短提示當作開頭 — 也就是具挑起話題的一種表達方式、引述、影像或影片—來產生最先提出的問題。而第一手資料則是指來自事件發生時的當事人說法、影像、諷刺漫畫及報紙或雜誌。圖書館員及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在EBSCO Historical Digital Archives(歷史數位典藏檔案資料)Magazine Archives(雜誌典藏)或透過像是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史密松圖書館暨檔案館(Smithsonian Libraries and Archives) 國家檔案局(National Archives)從這些國家級典藏來源取得第一手資料製作能自然引起學生提問的辦法。

雖然提問技巧(QFT)能用在各年級跟各學科來讓任何內容都能更貼近學生的興趣,但若將此活動用在讓第一手資料能更平易近人上則效果會更好。因為透過不斷追問來源、拼湊背景與推測及尋求學生自己的問題,學生就會像歷史研究者一樣,強迫自己採用批判性思考並加以建構意義。更重要的是當學生對第一手資料提出各種問題時,此活動還可讓他們確信不知道其實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與可貴的價值。

正確提問協會是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利用第一手資料教學計畫(Library of Congress 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s program)捐助成立,此機構已研發出能整合提問技巧(QFT)與第一手資料學習的一個免費線上資源中心。目前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教育工作者都可從中探索各種影片和取得教案與線上學習機會來了解提問第一手資料,對於加強學生 —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好奇心、同理心及批判性思考所產生的影響。下列舉出四種進行的辦法:

1.觀看影音檔來聽取講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當社會學科的教學講師專家Kim Sergent開始將更多第一手資料融入課程時,她發現馬上就能看到變化: 逐漸開始不再是由我一個人唱獨腳戲,而是學生們在進行思考,對於各種不同的觀點也變得更加好奇;可聽看看像講師Kim及學生在課堂上發問讓第一手資料學習變得很踴躍的情況。再來是觀看高中社會科講師Johnny Walker透過提問技巧(QFT)與班上十年級學生一起討論第一手資料的教學實務,其學生會針對他們在1899年的政治漫畫中所看到的那些刻板印象持續進行追問,像是「這是否故意用漫畫臉孔來畫黑人的角色?」、「為何背後會站著一個原住民?」及「這跟帝國主義有什麼關連?」

LOC th grade lesson secondary blog image

在1989年用於十年級提問技巧(QFT)教案的嘲諷漫畫

2.瀏覽實際教案範例。可參考超過八種以上不同版本的實際教案範例來為自己本身的教學工作找出靈感方向,教案內容應涵蓋各年級及科目領域並能看到各種課程目標、成果及教師的反思檢討;留意下列幾個學生提出的問題,這些都是他們自身的背景知識或思考過程碰到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用這些問題來進行一堂課或一小部分的課程單元?

幼稚園課程

kindergarten secondary blog image

約在1910年和1915年的紐約公共遊樂場 https://www.loc.gov/item/2014693976/

幼稚園小朋友提出的問題:

  • 小男孩們跑去哪裡?
  • 他們在玩盪鞦韆嗎?
  • 為何他們要穿緊身的衣服?
  • 為何那輛卡車上放了乾草?
  • 這是一項安全的活動嗎?
  • 老師在哪裡?
  • 他們沒草皮嗎?
  • 下雨後會發生什麼事?
  • 為何那個小孩不能進來?
  • 為何他們不找那個孩子一起玩?

高中電腦科學課程
 

HS computer secondary blog image

圖片9: 約1895年,用於Herman Hollerith電動機排序和打孔卡片製表機的打孔卡片和說明指南。https://www.loc.gov/resource/mcc.023/?sp=9

高中生提出的問題:

  • 這是什麼?
  • 我們為什麼需要這個?
  • 這能用來做什麼?
  • 這該怎麼讀?
  • 它是靠電力運作的嗎?
  • 這是誰發明的?
  • 打孔卡要如何使用?
  • 這些字母和數字符號有什麼含意嗎?
  • 這些字母和數字符號的編排是按照什麼規律?
  • 為什麼會有這些孔?
  • 為什麼形狀長這樣?
  • 還需要其他元件才能正常使用嗎?
  • 它們源自於哪裡?
  • 這組發明存在多久了?
  • 它們今天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幫助?

3.運用自己的時間可學得更多。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享有更具彈性的選項來打造他們自己的專業學習路程。如果我們覺得自己迫不及待想要更深入探究第一手資料的話,可用這四種或其中一、兩種或全部的免費隨選學習模組。藉此能學到如何利用、教導提問技巧(QFT)、如何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找到第一手資料與如何設計自己的教案。每種模組只要花一小時進行即可取得一份證明。

online training secondary blog image

4.開始計畫我們提問技巧(QFT)-第一手資料課程。只要我們準備好要與學生一起進行提問技巧(QFT),就可下載一份教案習作手冊;此手冊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說明可協助我們從零開始來撰寫一份提問技巧(QFT) -第一手資料課程: 首先要確定課程內容與宗旨、設定步驟,然後再設計一個有效的聚焦問題點(QFocus)。這樣也能有機會去思考針對我們的學習者或目標在最終階段要如何利用學生的各種問題和設計提問技巧(QFT)的指引空間,若想了解我們在最後要如何利用學生所提的問題來推動下一階段的學習可點選互動式單元計畫範例

只要給學生空間去問自己問題,相信他們就能跟史學專家一樣有辦法去開發自己的好奇心,並研究第一手資料;現在就立馬到資源中心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進行提問技巧(QFT),來探索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在第一手資料的學習能變得更深刻、更均衡發展也更有趣。